《论语·学而》中“吾日三省吾身”是蓝芝同喜欢的座右铭,他每天提醒自己:要多次检查自己、反省自己。2012级编辑出版专业梁露文同学评价蓝芝同老师“平时亲和,但该严厉时很严厉”,“是一位细心的老师”。蓝芝同是广西民族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广西文联委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广西瑶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区民委民族工作专家顾问。
编辑出版工作:须坚持正确导向 内容为王
蓝芝同是广西都安瑶族人,笔名“龙之潭”,他打趣儿地说‘龙之潭’这个笔名是壮族学者用壮话的反语对他的名字“蓝芝同”的称呼。蓝芝同出版过不少书,大部分作品都与瑶族文化有关。如曾担任执行总编于2003年出版的大型散文集《都安人》,1989年出版的独著《蝙蝠贺喜》等。
记者:您1982年毕业以后就做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您是在大学的时候就想从事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吗?
蓝芝同:读大学时,心中还没有编辑出版的概念,更不知何谓编辑出版工作。当时的毕业志愿是“一切服从国家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记者: 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几十年来,给您最大感触是什么?
蓝芝同: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内容为王,质量第一。
记者: 您所写的哲理寓言集中您比较喜欢哪一部?
蓝芝同:个人比较喜欢1989年出版的第一部哲理寓言集《蝙蝠贺喜》,它是我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记者: 1991年谭仕光先生做了关于《蝙蝠贺喜》的书评《广深巧新——瑶族作家蓝芝同寓言集<蝙蝠贺喜>浅淡》,用“广、深、巧、心”四字来概括您的《蝙蝠贺喜》,您认为是否中肯?
蓝芝同:书评历来是我国评论工作的薄弱环节,专业作家不少,但专业书评家凤毛麟角。谭仕光先生书评全文约8000字,在我看来,该文评论比较中肯,也是篇幅较长且有独到见解的一则书评。
引导学生学会“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
2007年下半年,蓝芝同从广西民族出版社领导岗位调入母校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教研室工作,现任职于传媒学院编辑出版教研室。
记者:您为什么会来广西民族大学教书呢?
蓝芝同:我从小就不断编织“教师梦”,哪怕在瑶山当个代课老师或民办老师也乐此不彼。在出版社工作近30年,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母校正好也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业内人士来从事编辑出版专业教学工作,这正是个好机遇,也圆了我数十年的“教师梦”。
记者:在您的教学生涯当中,对于学编辑专业的学生来说,您觉得他们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蓝芝同:从专业角度而言,要掌握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常识,熟悉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方法技能、市场营销方略等。从人文学科而言,专业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学会“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
记者: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哪一方面培养?
蓝芝同:注重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内在素养与外在素养)和综合能力(思辨能力、判断能力、鉴别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当下大学生犯傻受骗现象时有发生,至少与个人的鉴别能力、应变能力较差有关。培养的方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多讲社会实战经验;多采用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互动交流式教学法,极力反对教师照本宣科或一言堂。
记者:编辑出版学专业2016届本科生已经完成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准备过程中,学生来请教您的一般是什么问题?
蓝芝同:毕业论文答辩是每个学生的首次经历,常询问老师该如何答辩,并表示很紧张。其实不难,也不必紧张,只要论文是你自己写,不是“枪手”代笔,就能回答问题。
记者:答辩准备过程中您一般会让他们注意什么问题?
蓝芝同:答辩老师一般就论文中的概念、术语、定义,以及论文中的薄弱环节来提问,不会故意刁难。要求回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正确、简洁流畅。回答层次需用1、2、3等顺序表述,反对滥用“然后”来表达。
记者:梁露文同学说您平时很亲和,但是对作业要求和课堂记录就很严厉,讲到论文答辩还开玩笑说您“刀子嘴,豆腐心”,对此您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呢?
蓝芝同:8小时工作内与外有区别、课上与课下有区别。
记者:同学们都称呼您蓝编,是他们自发这样称呼您的吗?
蓝芝同:是出版界同行对蓝副总编、蓝代总编、蓝编审(正高)的简称、亲称,并逐渐由“他称”演化为“自称”。我常如此自称,大家就跟着了。
记者:您被评为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您指导学生去实习,最强调的是什么?
蓝芝同:签订实习协议,安全第一,多少人去必须多少人平安回来,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
瑶山“脱贫”领头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记者:在课堂上您会与同学们分享对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吗?
蓝芝同:虽然没有担任民族文化课程,但在编辑出版专业相关课程中,也经常谈到民族类图书选题或出版案例,如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曾获国家图书奖,我参与复审等相关环节工作。因个人研究方向包括新闻传播、编辑出版、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有时在课堂上也会和同学们介绍并分享自己研究的广西少数民族‘非遗’科研成果。
记者:在您的科研成果中关于研究民族文化方向比较多,能不能给我们讲述科研过程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蓝芝同:近几年参与广西自治区民委一些课题研究,常到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考察调研,居住深山老林中的少数民族同胞尚未脱贫,生活仍然困苦,一些村屯水、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尚未通达,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好在有国家的精准扶贫项目,“十三五”期间大打新一轮扶贫攻击战,让各少数民族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此乃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之英明决策。
(编辑:黄丽天 校对:黄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