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教职员工 | 实验中心 | 招生就业 | 学生园地 | 研究生教育 | 校友风采 
热点文章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一拍二合”:回归人文,探索人生哲理

2016年06月06日 21:24 记者:潘轩漫、廖阳菲、廖容 点击:[ ]

 

—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毕业作品专访

 

再见,大学;再见,青春。5月18日晚,传媒学院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拍二合”毕业晚会暨毕业作品展在大礼堂落下帷幕。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并以此来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病入膏肓:生活的“舍”与“得”

饭桌上,李小明将一张银行卡递给父亲。“以后我可能都不能来看你了,你也别试着联系我,照顾好你自己。”父亲既生气又有些沉痛地抱怨:“一年到头见不到你的人,现在翅膀硬了,嫌我老了。”

这是作品《病入膏肓》里主人公李小明在得知自己病情后,和父亲吃饭时的一个镜头。

作为作品展演的“开篇之作”,《病入膏肓》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该片由12编导二班的向上导演,13播音与主持艺术二班的程涛主演,讲述的是主人公李小明得知自己胃癌晚期后,开始拿自己的存款去补偿亲人和朋友。然而当李小明正准备结束生命之际,却被告知是误诊,他根本没有得癌症。惊愕中,李小明终究还是选择了活下来。整个故事婉转曲折,带给观众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舍与得的故事。李小明突然发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想用剩下的财富去完成自己未来可能完成不了的责任与义务。但当他脱离了这种将死的状态之后,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向上希望通过拍摄这样的一个故事,把人们面对“取”与“舍”时如何抉择的问题放大,并对当今社会人们将感情和金钱挂钩、责任被抛在脑后的现象,做一个小小的讽刺。  

《病入膏肓》的取景相对简单,校医院、清川大桥、咖啡馆等八个取景点,都是身边可利用到的资源。影片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也只是短短的34分多钟,但编写剧本、筹备工作加上实地拍摄,却足足花费了剧组两个月的时间。

向上亲自编写剧本和选角。学弟程涛是主角李小明的第一人选。“当时学长找到我时,我也没有推脱,然后就演了。实际上我平时的状态和李小明的状态差不多,算是本色出演。”程涛说。

“最难拍摄的应该是李小明和他女朋友在咖啡馆那一段戏。”向上回忆说。那是开拍的第一场戏,咖啡馆地方狭窄,拍摄机器伸张不开;再加上时间限制,程涛和饰演李小明女朋友的吴晓卉也是第一次接触,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达标的一场戏。但在剧组的努力下,拍摄最终还是得以完成了。“我很庆幸演员们都很敬业很给力。特别是主演程涛,他真的很辛苦。”向上说。

对于戏中的李小明,向上这样评价 :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就像他的名字——李小明一样平凡,我们想用这样的一个平凡人来表现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边境童话:“善”与“恶”的较量

《边境童话》讲述的是两个黑帮之间因为一次毒品交易而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故事。

“由于各方面准备不足,一开始我是不打算拍的。”12编导二班的张尧说,“但那个时候我特别想去表达一些内心里的东西,自己对犯罪题材的影片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喜欢多线结构的叙事模式表达,所以就想去做一个这种内容结构的作品。”张尧是《边境童话》的导演,也是剧中的演员。

但拍摄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当天拍摄的情景需要用到车,但事先已经沟通好借到了的车临拍时却出现了问题,剧组面临着拍摄无法开展的局面。张尧当天随即找到了租车公司去租车,但却卡在了“租车需要信用卡”上。“当时站在租车公司门口,我望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那么多车,想着如果我有一辆车该多好,那样片子就可以拍了。”张尧心里失望又灰心。“那时候想这个片应该是拍不了了。”但转机还是出现了。剧组租用的拍摄场地的老板愿意把他朋友的车借给张尧,拍摄终于还是能如期进行。“我觉得真是有如天助。”张尧庆幸道。

从晚上22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边境童话》拍摄了两个通宵,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很疲倦,但每个人在坚持着。“剧中有一场睡觉的戏,拍的那会儿演员们是真的睡着了,累。拍摄进行到最后的时候摄影师的手甚至都开始抖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尧心中无限感慨。“日夜颠倒的拍摄导致我的肠胃炎都复发了。”

张尧说,影像是他向观众诉说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边境童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童话里全都是善的,边境有时却充斥着很多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我想通过影片探讨如何达到‘善’与‘恶’平衡的问题。在影片的开头,边境的‘善’和‘恶’都是相对平衡的,但后来恶势力想消灭‘善’,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有一个词叫‘否极泰来’,一个事物达到极端后就会向另一个方向转换。所以当这些恶势力越来越猖獗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自食其果,自己毁灭自己的时候。”关于作品的意义,张尧说:“我想表达的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的思想。”

先苦后甜“养蜂人”

为了治好小儿子的病,年过古稀的曾奶奶辞去了乡村教师的职务,跟随丈夫不辞劳苦地养蜂;想着让蜜蜂产出更好的蜜,年过半百的大叔拖家带口,北上“追花”;耄耋之年的老爷爷因年迈而不能继续养蜂,含泪送别蜂场……一帧帧辛勤劳作的画面,一幕幕披星戴月的剪影,一段段朴实平凡的话语,凝聚成12编导二班肖金孟导演的纪录片《养蜂人》。

也因为这部纪录片独树一帜的表达形式,在当晚的毕业作品展演上,《养蜂人》被评为了优秀作品。

“之所以选择养蜂这个题材,是因为我们觉得养蜂是苦的,但是产出的蜂蜜却是甜的。我们把目光集聚在这一类人身上,可以看到社会特定人群的别样生活经历。”肖金孟谈及拍摄《养蜂人》的初衷时说。“也因为去年认识了养蜂人,有了拍摄经验,所以就想着接着这个题材拍。”

《养蜂人》是肖金孟与剧组成员在大三上纪录片课程时开始拍的,后来对其修改后作为毕业作品完美呈现。“先苦后甜,其中艰辛,历历在目。”剧组里肖金孟的同班同学冯嘉琪回忆说,“拍摄期间的住宿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甚至走了十几里地才找到一家旅馆,旅馆的条件也非常简陋。而且人很容易被蜜蜂蜇,拍摄期间摄影师被蜜蜂蜇了两次,肖金孟被蛰了一次,全身过敏。”

“有一次跟随养蜂人搬家,等到搬完已经很晚了,我和同学就在大卡车的车头睡了一个晚上。”肖金孟说。

“拍摄完成时,我们对成片不是很满意。”在修改作品这条路上,老师的指点迷津仿佛雪中送炭。“对我影响很大的是文萍老师,她对作品的要求,包括对画面、声音等细节的处理都是很严格的。”也是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与严格要求下,《养蜂人》才能从众多的毕业作品中脱颖而出。

“我觉得12编导是思想比较成熟、毕业作品质量要比往年更好的一届学生。”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万益杰老师对毕业生们表示了肯定。一部部毕业作品见证的不止是同学们的刻苦学习、老师的谆谆教诲,也表现12编导专业毕业生们对人生哲理与人文情怀的关注与思考。

“一拍二合,回归人文”。在新的人生征途上,愿回归人文的思考能给12编导专业的毕业学子们带来别样的收获与精彩。

(编辑:梁嘉诚 校对:梁嘉诚)
 

上一条:15编导话剧展演:不一样的《中外戏剧史》 下一条:勤工俭学:指引学习和生活之路

关闭

365bet.com官方网站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西路158号365bet.com官方网站
邮编:530008